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杨希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2/9/5 10:42:07 来源:
0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他是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他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主心骨”,他是冲在一线化解疑难信访的“好智囊”。他就是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希勇。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获得群众沉甸甸的信任。2006年开始在信访大厅担任值班律师以来,杨希勇已接待群众来访3840多人次,当好信访群众的“咨询员”和“引导员”;出具信访答复建议书450多份,妥处信访积案120多起,形成接访记录十几万页,当好信访部门的“服务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被老百姓称为“不在编的信访干部”。

2019年春节前,来自江苏、河南的百余名农民工还在为追讨工资四处奔波。杨希勇了解情况后,立即搬进冰冷的工棚,与农民工连续三天同吃同住,最终建设单位同意垫付74万元农民工工资。

数年间,他创建的“纯民间仲裁”工作模式,破解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甄别难题。某工程项目230多名农民工访求工资近千万元,各方对农民工工资第三方审计各执一词,他大胆采取“人工费审计+双市场询价+第三方盲评”方式来确定农民工工资,促使各方握手言和,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地落实。他积极参与“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等公益法律服务420多场,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工讨薪和避免经济损失等近亿元。2020年11月,他登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协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总结会讲台,作典型经验推广。

杨希勇常年担任省、市、区三级政府法律专家和法律顾问,以社情民意为基础,完成山东省法学会《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重大课题;他是山东省首部创制式海岛地方立法《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最初起草人,历经50多次修改,助力长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参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专家论证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建议被采纳,促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他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民法典等宣讲173场,对省、市政府148件地方性法规规章提报上万字的意见建议。

在深耕一线办案的同时,杨希勇利用自己担任高校法学院副院长的工作优势,借脑借力,为信访部门与高校牵线搭桥,推动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促成了信访部门与法学院、律所建立“1+2”合作共建机制,大学生、法学教授作为独立第三方,为化解疑难信访案件提供智力保障和专业支持。作为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任课老师,他创新教学模式,每周将有法律需求的信访群众请到大学课堂,通过信访群众与法学教授、大学生面对面探讨、交流的形式,化解20余起信访“骨头案”,开辟了化解疑难信访案件新路径,入选2021年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

“杨希勇是一个对自己很‘抠门’的人”,同事们都说,“但是在助人解困方面他却很舍得。”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报名当志愿者,并捐款两万元,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律师团队配合市司法局起草修改《疫情防控时期法律常识》和系列《疫情防控以案释法》等29件,为疫情防控提供律师智慧。去年8月,烟台市发现确诊新冠德尔塔毒株病例,全员核酸检测,他与社区工作者连续奋战两个昼夜,当好疫情防控政策“讲解员”;河南、山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他第一时间捐款8000元。近年来,他累计为抗疫和困难群众捐助50多万元。

执业27年来,杨希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优秀法律顾问、山东省劳动模范、首届山东十大法治人物、全省道德模范,山东省司法厅记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以他个人命名的杨希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

责任编辑:徐媛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