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事件舆情研究

2019/7/6 15:33:33 来源:法制网
0

编者按:5月29日,有网民微博爆料称“太原师范学院一女生长期遭受室友校园暴力”,舆情随后在微博等自媒体中快速发酵,形成20亿传播量级的高热舆情。在此次事件中,高校校园暴力成为舆情爆发点,校方、警方处置不佳刺激舆情发酵,微博大V积极转发评论推高舆情走势。531日后,舆情开始趋缓,各方说法不一,事实真相依然未明。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分析认为,该舆情起于网络,由小事件发展成大舆情,其中反映出的一些风险,例如炒作煽动类信息潜藏、违法信息传播缺乏管控,相关政府部门和政法机关需加以警惕。

 

【舆情综述】

 

第一阶段:高校女生自曝遭校园暴力引关注 大量来源不明信息充斥网络

5291147分,网民“@王芝芝会有狗的”发布微博称,她是太原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同宿舍女生李梓瑶和赵湘给她起“潘金莲”等侮辱性外号,经常以玩闹为借口对她进行身体上的攻击,并多次和同学赵湘扒掉她的衣服并录制视频,甚至将偷拍的裸露照片和视频上传至多人QQ群中,导致自己患上重度抑郁。该微博配发有多张疑似受害女生的裸露图片,发出后迅速引发网民关注,网民纷纷对施暴者的恶劣行为予以谴责,呼吁警方介入调查并予以严惩。

当日1356分,该网民再次发布微博称,学校已经介入处置,并表示如果学校不能公正处理,她将维权到底。由于该事件已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不少网民迅速跟进这一最新内容。多名自称“王芝芝”朋友或知情人的网民发布学校打压当事人维权的内容,还有一些网民开始“人肉”李梓瑶与赵湘的个人信息。此外,网络流传的信息还显示,“王芝芝”此前曾多次报警,但警方仅出警一次且并无实质性处置。这些真假难辨的“内部消息”一时甚嚣尘上,让网民陷入判断模糊的境地。微博话题“#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登上微博热搜榜和话题榜。

当日1942分,在舆情压力下,太原师范学院在官方微博回应称,学校已第一时间召集相关当事人认真核查,并将及时公布处理结果。2125分,“@王芝芝会有狗的”第三次发布微博,称自己情绪失控发布过激言论,已经认识不妥并希望网民不要过度炒作。随后她删除早前发布的自称遭霸凌的微博。由于“王芝芝”第三次微博内容与之前出现明显反差,有细心网民注意到她三次发布微博分别使用不同客户端,质疑学校限制她人身自由并代发认错微博的声音开始出现,不少网民认为学校是在打压“王芝芝”维权并担心其人身安全。随后,在一些财经类、综艺类、教育类知名大V的关注下,“#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等微博话题阅读量迅速破千万,微博评论也快速破万。

 

第二阶段:媒体、官微集中关注推动事件扩散 舆情迅速触顶

530日,舆情热度不断攀升,主流媒体、微博大V、政务官微均以不同形式关注此事。其中,太原师范学院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向中新网回应称,涉事女生回应的微博内容是本人所发。对于此事,学校与学生均未报警,但已有网警介入调查。澎湃新闻报道时提及,山西省教育厅已联合太原师范学院对此事展开调查,一有结果将会立刻公布。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就此发声,称“校园欺凌应及时报警”“起侮辱性绰号也属欺凌”,分别点名山西、晋中两地警方官微,并配有“#太原师范学院#”等话题标签,多地公安官微转发,“@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发表相同观点。随后,大量网民发微博点名山西省公安厅和太原、晋中两地警方的官微,要求警方介入依法严惩。

与此同时,作家@童鼎鼎”、摄影师“@王胜男DetSup ”等微博大V也积极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并对事件扩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校方花钱在新浪微博管控舆论热度”“施暴者李梓瑶有黑社会背景”等不实信息也在30日大量传播,一些传播主体明显有营销号的影子。还有个别网民在微博上发布带有行动性倾向的信息,呼吁关注此事的市民61日当天到太原师范学院正门开展抗议活动。事件曝光36小时后,舆情数据量达到顶峰。

 

第三阶段:校方详细回应未获认可 舆论场开始出现反思类声音

5302334分,太原师范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事件详细调查声明。声明称,发帖网民为太原师范学院大二年级潘同学,其与李梓瑶、赵湘等人的矛盾系琐事引发。潘同学等4人常有相互嬉戏打闹情形,过程中存在玩笑过度的举动情况,但未发生暴力行为,也不存在扒衣服的恶意行为,相关视频仅发至宿舍内部QQ群中。此外,潘同学微博配图只有1张是其本人,这些照片均不是偷拍,也非裸照。由于该微博发布于深夜,舆论对这一回应的不满声音在31日集中爆发。虽然校方回应内容较为详细,也就是否存在暴力行为、扒衣拍视频、裸照等舆论关切话题进行了说明。但舆论在各类不实信息的浸润下,对于这一与预期不符的回应产生抵触,认为校方是在隐瞒真相、和稀泥。同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要求尽快介入调查的声音也在明显增多。校方的回应也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达到10亿人次。

531日之后,该事件再无官方信息曝出,相关讨论仍在持续进行,但舆情热度很快下降。在这一阶段,舆论关注焦点转向四个方面:一是寻找证据证明校方通报有问题。例如,一段内涵段子网民与“王芝芝”的通话录音在网络流传,录音显示“王芝芝”自称曾遭校方管控。二是呼吁网民保持关注不要让事件冷却。例如,“@突击手”“@韩东言 ”等大V在多个时间段发声,认为真相未明,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三是关注“王芝芝”一方的维权进展。例如,疑似“王芝芝”一方的律师“@水若子衿” 连续发帖透露,学校在拉拢“王芝芝”父母,她父母已经否定了“王芝芝”后续的维权行动。四是认为这起事件发酵至今存在多个疑点,事件存在反转的可能。例如,此前曾积极声援“王芝芝”的大V@王胜男DetSup”发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该事件存在的疑点,指出其中存在明显的炒作痕迹,系当事人“自导自演”。该文章阅读量达152万次,微博话题“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反转”阅读量也近千万。此外,由于临近高考,一些网民借机在微博呼吁考生不要报考涉事学校。

截至6612时,该事件相关报道788篇,相关微博50.5万篇,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20亿,微信公众号文章1700余篇。

 

【舆情解析】

 

梳理这起事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舆情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原因在于话题敏感性高、舆情处置措施不佳、传播渠道复杂。舆论围绕于这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最终演变成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舆情事件。

 

1. 高校校园暴力话题成舆情引爆点

近年来,由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引发的舆情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发生的场所多是小学、中学。一般而言,公众认为校园是一方净土,对这里发生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存在很低的忍耐度。具体到此次事件中,太原师范学院这样一所培养教师的高校,竟然也出现校园暴力,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事发后网络上传播的校方打压受害女生的信息,更是加剧了公众对高校校园安全境况的担忧,也让公众对校方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在舆论已经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后续舆情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转向对整个学校的否定和不满。可以看到,这种由点到面的讨论逻辑,正是校园暴力类事件屡屡发展为高热舆情的关键爆点。

 

2. 校方回应未符舆论期待刺激舆情发酵

太原师范学院的回应也是推高舆情热度的重要一环。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舆论在最初愤怒情绪褪去,会将视线转向校方对事件的回应上来,如果校方处置及时且处理结果满足了公众预期,那么舆情将很快消退。但在此次事件中,校方及时通报调查结果却未获得舆论认可,甚至还激起了舆论对校方新一波的质疑。究其原因在于,校方只是回应了舆情爆发时提及的内容,也就是有无暴力行为、照片内容是否裸露,但是对舆情发酵过程中出现的新疑点,包括删微博事件、客户端显示不一等问题并未给出解释。这些新疑点恰恰成为网民质疑校方通报真实性的主要依据,因此追问真相的声音一直高涨。

 

3.网络大V积极发声推高舆情热度

此次事件持续过程阶段,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20亿次,其中事发第一天阅读量就超过10亿。超高阅读量的背后是一些自带流量的微博大V在积极推转,他们的态度和观点对舆论倾向影响巨大。“@童鼎鼎”“@王胜男DetSup ”“@瑞典八爪鱼”“@突击手”“@韩东言 ”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些大V涵盖了从作家、摄影师、到法律博主在内的不同领域,不仅推动了信息向多领域的扩散,更是对舆论场已有的倾向性声音形成支持。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也加入其中,微博用户“@瑶瑶最爱社会摇”通过假装涉事女生李梓瑶,在校方通报后发布挑衅信息声称“自己还没怂过”,刺激网民愤怒情绪,由此引发网民讨伐。以其帐号名为标题的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从另一个层面助推了舆情高涨态势和复杂局面。

 

4. 警方声音缺位致不实信息蔓延

由于涉事学校深陷舆情,舆论对校方提供的信息产生了不信任,更倾向有权威公正的第三方给出调查结论,因此警方作为就备受关注。实践中,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就是在警方介入处置后很快得以平息。反观此次事件,当地警方从事发伊始至今并未起到应有的调查回应作用,即使在网民强烈呼吁警方介入之时,警方始终处于“缺位”状态。此外,因为太原师范学院在太原市、晋中市均有校区,此次事件发生地点至今并不清晰,山西公安、太原公安、晋中公安的官微被急切的微博网民挨个“点名”。在此情况下,太原、晋中两地警方如果能有一方回应,都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两地警方均默不作声,不但给舆论造成警方不作为的观感,大量不实信息谣言也趁机在网络泛滥。

 

【风险提示】

 

从此次事件发酵过程可以看到,除了话题敏感所引发的舆论热议外,网络中还有一些煽动性信息和不实信息,导致舆论场出现混乱。同时,政务官微过早发布导向性言论也容易带偏舆论。该舆情显露出来的网络不良倾向和炒作煽动力量,及其潜藏的舆情风险,值得有关部门加以关注。

 

1. 警惕舆论场中暗藏的煽动类信息

校园暴力类舆情存在较高的话题炒作性,参与讨论的人群范围也较为广泛。因此,如果事件本身性质恶劣或处置方应对不当,舆情很容易在短期内形成高峰;如果所涉及的事件再与近期社会热点产生关联,舆情会形成一条明显的“长尾”。在此背景下,出现炒作煽动信息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这些信息包括在社交媒体号召无关人群向舆情处置方施压,或者在敏感时间点发布煽动性信息引发舆论共振。虽然这些煽动性信息背后操控者各异,但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将事情搞大。如在太原师范学院事件中,舆情发酵次日社交媒体就出现了煽动性信息,号召网民前往太原师范学院集体向校方施压。从微博爆料看,确实有不明真相群众响应了网络号召。此外,由于即将高考,不报考太原师范学院也成为新的热门话题。这种煽动性信息对校方即将开始的招生工作势必会造成影响。

                                                                                                 (责任编辑:江城)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