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北京公共法律服务“应民需暖民心”

2021/5/11 22:02:48 来源:
0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5月4日一大早,北京常鸿律师事务所主任常卫东律师就从城区驱车100多公里赶往山区面积超七成的北京市延庆区,在这里,他将开一个假期“法律门诊”。与常卫东一样,在北京城区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大厅,几十名律师也在假期坚守岗位,提供不打烊的综合法律服务。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北京目前已建立起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共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并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服务资源整合,打造建成全业务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标准的法治需求。
  “在山区,公益律师在法律服务室里,有时坐上一天也没见到一个当事人;而有时居民遇到涉法问题想咨询,律师却不在。如何让法律服务更贴身更及时,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延庆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浙军说,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打造“法律门诊”,即让有法律需求的政府机关和村居民在司法所“挂号预约”,精准对接专业律师。不到两年的时间,“法律门诊”就已累计服务6.9万余次。
  在城区,今年1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门营业”,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里同时汇聚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鉴定等多项职能。
  12348热线平台管理科科长赵明明告诉记者,该热线自1999年开通以来已累计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350余万人次,近年来经过不断扩容升级,陆续开通了智能引导、语音留言、视频咨询等新功能,形成了市区两级一体化管理、人工与智能服务相结合、服务范围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的热线平台。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变化,我们的法援服务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品芳说,去年该中心在为家住郊区的刘玉珍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就碰到了因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主体不适格的情形,但本着“应援尽援、依法施援”的原则,中心提前联系了当地村委会,首先为老人指定了一名监护人,再由监护人为老人代办相关手续,并授权法援律师参加后续的诉讼活动,成功破解了现实困境。事后,他们还先后多次上门为老人服务。马品芳告诉记者,该案开创了刑事附带民事与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1”并案代理的新模式。
  据了解,通过各领域的协同发力,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北京四级实体平台已累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事项54万余件次,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则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跨平台、跨项目、跨层级的全面整合和法律服务基本事项的全时空全平台融合,在服务上不断“应民需、暖民心”。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