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两江新区:“智慧”加持,诉讼更趋简便

2021/3/4 21:43:33 来源:
0
  人民法院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张 梅
  作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重点配合基层法院,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坚持把指标提升贯穿到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诉讼环节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审判执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努力达到优化程序、降低成本、减少耗时的指标要求。2020年,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877件,网上立案15594件,其中诉讼案件网上立案11384件,诉讼案件网上立案率达95.03%,居全市法院前列。
  智慧诉讼:
  开启诉讼服务新体验
  近日,律师王某来到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立案,他在智能导诉屏前通过了人脸识别,根据系统指引,按要求上传个人信息和立案相关材料后,便完成了网上立案申请。
  这是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自主研发的诉讼信息智能推送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网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询、立案材料告知等功能,同时为涉外案件当事人设置有英文版的导诉说明。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为律师研发了“贴心神器”律师庭审智能识别引导系统。律师通过搭载该系统的智能屏幕进行人脸识别后,可以获取代理案件的当前开庭信息、后续排期情况、律师工作室到审判庭路线等相关信息。开庭前5分钟,该系统会自动提示等候开庭的律师前往法庭参加庭审,书记员也可以自主呼叫律师参加庭审。
  据介绍,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的受案范围覆盖重庆主城7个行政区,案件专业性普遍较强,律师代理率高,律师庭审智能识别引导系统的研发为律师更好履职提供了保障,自投入使用以来累计为律师推送信息12237条,律师使用率达100%。2019年8月,该系统取得了全市法院首个著作权登记证书。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诉讼服务智能化建设成果有目共睹,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便利、高效和规范化,为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法院司法新模式奠定了基础。”重庆市人大代表胡晓华说。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大力推行全流程无纸化立案、在线电子支付诉讼费,出台电子送达实施方案,要求送达前按照操作手册使用电子签章,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使市场主体便捷参与诉讼。
  因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受理重庆全市范围内1000万元以下的涉外商事案件,该院还建成了重庆法院首个英文门户网站,包括英文版诉讼指引、法律法规和法院动态等内容,为涉外当事人提供便利诉讼服务,大大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和透明度。
  智慧审判:
  探索在线庭审新模式
  2018年8月9日,袁某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头部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保险公司迟迟没有赔付,2019年12月11日,袁某家属向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提起诉讼。
  “其实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是双方对理赔流程理解不一致,才让案子拖了这么久。考虑到当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经过前期协调,双方当事人同意在线组织调解。”该案承办法官吴克坤介绍说。2020年2月12日,该案通过线上方式调解成功。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首次通过在线方式调解成功的案件。
  疫情发生后,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灵活运用重庆法院在线庭审系统和微信、QQ等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云办案”。2020年,完成线上调解、开庭895件,及时保障了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在线庭审在方便当事人足不出户参与诉讼的同时,也存在着严肃性不足、规范化不够等问题。“我院基于疫情发生以来的在线庭审经验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联合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律师协会,主动指导帮助律所、银行等参与诉讼较为频繁的机构搭建起了在线‘云庭审’专区,提升在线庭审规范化水平。”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裘晓音说。
  “该庭审模式与疫情期间普遍采用的在线庭审有本质区别,通过在律所、金融机构等设定规范的开庭场所和环境,可以使视频传输更加清晰稳定,在线庭审现场更加规范和庄严。”裘晓音告诉记者,这是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在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展现司法便民利民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力提升了重庆司法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
  “作为金融机构代理人参加诉讼,需携带上原始账簿等证据原件,但金融机构对档案管理相对严格,每次开庭需金融机构派专人陪同代理人到法院参与诉讼,极为不便。‘云庭审’专区的开通,减少了诉累,解放了人力,在‘云庭审’专区旁听庭审,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上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普法效果更好。”华夏银行重庆分行风险总监刘克忠表示。
  重庆市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会长袁小彬说:“律所的‘云庭审’专区均配备了电子证据展示台,可以实现在线高清证据展示、质证、核验身份以及线上笔录确认。这种庭审模式使律师在线参与庭审常态化和规范化,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升办案质效。”
  在大力推行互联网庭审的同时,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积极探索异地远程庭审机制。法官在数字法庭利用远程庭审系统,可以直接与远在外地法院的当事人和律师进行同步视频庭审。2020年5月,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成功实现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异地远程同步线上开庭,这也是川渝两地自贸区开展司法合作共建以来首次以远程庭审的方式审理案件。
  智慧执行:
  拓展移动办案新途径
  2020年7月1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一起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打来的电话,称涉案车辆在云南大理某小区内停放,请求法院立即扣押。执行法官立刻通过“智慧执行”APP向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寻求协助,并发送了委托执行函、执行裁定书等材料。大理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协助请求后,立即集中执行警力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涉案车辆被第一时间扣回法院。从接到执行线索到成功扣押车辆,仅用时40分钟。
  “智慧执行”平台涵盖了执行现场实时沟通、视频取证、一键求助、一键查询、终本约谈、执行会商、案件管理等重要执行功能,执行人员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在线上完成相应执行事务,节约了办案成本,提升了执行效率;申请执行人以短信形式接收执行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实现了执行公开透明高效。同时,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将GIS执行移动可视化指挥系统接入“智慧执行”手机端及执行指挥中心视频终端,实时显示执行干警运动轨迹和执行现场情况,减轻异地执行的难度。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自主研发了智能通话录音取证系统,将通讯相关的语音证据、通讯录、来电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系统会自动展示来电号码关联案件的信息,并将案件办理过程中所有通话记录存证,切实解决送达难。
  智慧政务:
  探索审执管理新方向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的智能化建设除了运用在立审执具体工作中,还为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提供支持。该院自主研发的“两江自贸法院工作管理平台”,可实时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员额法官的案件收结案、裁判文书上网、办案效率等情况表,为审管部门及时发出审判质效通报提供便利,便于院党组及时掌握审判态势,提高审判管理水平。
  作为覆盖重庆自贸区全域的专门化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来自重庆自贸区覆盖范围内的多个行政区,行程远、就餐不便等问题给人民陪审员履职带来了困扰。为此,该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研发了“陪审员订餐系统”“加班餐订餐系统”,食堂根据订单为陪审员和干警预留餐食。这些看似简单的系统,为陪审员和干警更好地履职提供了温馨保障。
  据悉,为更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资源,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将开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一带一路’国际诉讼服务平台”,整合数据信息采集、后台数据分析、双语资料显示等多项功能,将智能化融入立审执工作中各个节点,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更加全面和规范的诉讼指引,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司法机关的专业形象,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陆海新通道和重庆高水平开放提供司法服务保障作用。
  智慧监督:
  促进庭审规范新起点
  2020年8月17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自主研发的庭审智能巡查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依托百度图像识别平台及高清数字法庭技术,采用人脸识别、体征检测、轨迹分析、声音采集等信息化手段,自动精准识别庭审实时现场、录音录像视频中的不规范庭审行为,并立即向纪检干部推送风险提示信息,便于纪检干部及时核查不规范行为风险等级并予以纠正。
  据统计,该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巡查案件4696件,提示疑似风险信息331条,经核实均无风险。该系统的2.0版本已于2020年12月29日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巡查范围实现审判人员、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和旁听人员全覆盖,巡查场景涵盖庭审纪律、庭审风貌、突发状况等3类15项内容。
  “庭审智能巡查系统的研发是我院加强司法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与市律协共同规范司法行为,加强法律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体现。该系统实现了人工监督向智能监督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更有助于规范案件审理,提升审判质量,规范司法行为,为打造‘在线法院的示范样本’提供技术支撑。”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邓道军说。
  该院现有12个法庭开通了庭审直播功能,社会公众可以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实时旁听案件庭审,在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同时,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轮驱动”并驾齐驱。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助力审判质效提高,切实做到办案更高效、服务更周到、管理更精准,以实际行动助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裘晓音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