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打造互联网司法新高地

——写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三周年之际
2020/8/17 11:12:26 来源:人民法院报
0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揭开了新的篇章。三年来,在互联网司法这张全新的画卷上,杭州互联网法院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绘就中国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浓墨重彩,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司法新高地,为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贡献了中国智慧。

打开电脑,就是法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法官因居家隔离等客观因素无法到庭,如何满足当事人如期开庭的诉求?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家在线开庭”庭审模式成为这一问题的“最新解法”。

今年2月4日,原告陈大洋诉杭州尚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一案,以法官曾宪未在家开庭这一特殊的方式完成,这场杭州、西安、温州三地连线的“隔空庭审”引发公众关注。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这次具有探索意义的试水,使得“打开电脑,就是法庭”的审理方式成为疫情期间重要司法现象,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司法服务。而由杭州互联网法院总结归纳出来的“当事人申请、院长同意,庭审庄重严肃、礼仪规范,法官即可在家在线主持庭审”的诉讼规范,也被最高人民法院吸纳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推广至全国。

三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不断创新实践“网上案件网上审”的理念,不少经验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的诞生,一种时间线开放、场景灵活、多方交互的互联网司法模式正呈现出强大生命力:案件开庭平均用时21分钟,较传统模式节约五分之三,2019年,法官人均结案1181件。

为发挥首家互联网法院“试验田”的示范效应,杭州互联网法院还进一步推出了人工智能审判和异步审理模式:人工智能审判实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特定案件从立案到裁判文书生成全程智能化,并逐步拓展到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异步审理模式突破时空限制,让双方当事人均拥有充足时间咨询专家律师获取专业意见,保障内心意思真实充分表达。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认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探索在线审判新模式、处理新类型涉互联网案件、完善电子证据相关规则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我国建立适应网络化时代技术特征的审判模式作出了贡献。

三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接待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司法代表团、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代表团等外宾1126人次,覆盖美国、德国、南非、越南等39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对外展示互联网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找法补法,规则之治

三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审理大批典型案件,发挥了司法判例指引、导向和教育功能,不断明晰网络行为权利义务边界、推进网络空间治理。

今年5月21日,全国首份涉网上侵害人格权案件的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布,当时正值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引发社会关注,而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两起案件,也“登陆”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其中“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旗帜鲜明捍卫英烈荣光,入选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毕业生求职遭地域歧视案”依法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对引导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用工秩序和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杭州互联网法院还有许多“首创”案例,代表了一次又一次司法裁判发挥价值引领的生动实践:审结首例涉5G云游戏纠纷案,对云游戏模式下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审查标准以及著作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边界作了有益探索;审理首例买卖“比特币生成专用算力设施”合同是否有效案,判定“比特币”不具有货币属性但具有虚拟商品属性,为相关算力设施产业留在国内提供制度空间;审结首例不服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裁决而提起的国际网络域名确权案,探索国际域名司法保护规则和裁判标准,原告意大利博普盟银行特意寄来感谢信,称赞杭州互联网法院尊重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仲裁精神,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

今年7月15日,全国首个跨境贸易法庭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开启了构建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国际司法管辖规则和裁判规则的全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教授表示,杭州互联网法院积极拥抱信息技术革命,率先推动审判体制、机制与观念变革,以案释法,以理明法,追求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确立司法权威,创造了很多好经验,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探索了前进方向。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涉互联网案件的主要事实、基本证据以电子形式形成于网络环境,面对大量网络购物纠纷,消费者如何收集、出示电子证据成为维权的堵点,法官如何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则成为办案的痛点,而电子数据具有的虚拟性、脆弱性、隐蔽性、易篡改性等特点,使得如何正确审查判断电子证据成为互联网法院必须直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电子证据的收集认证难题,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推出了全国首个电子证据平台,将电子证据格式、接入、传输、存取进行标准化,实现与金融机构、公证机构等电子数据来源接口的无缝对接,为判断电子证据提取后有无后期篡改提供了辅助验证手段。

为了寻求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源头解决方案,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电子证据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存储、传播、使用,特别是生成端的全程可信问题,从源头实现了案件事实回溯性再现。中国网络作家村上链后,维权者可在线上完成从创作到维权所有内容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有效解决了作者身份确定难、作品形成时间及内容固定难和侵权证据取证难等问题。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倪德锋介绍说,三年来,随着网络侵权案件电子证据收集认证等难题的解决,平台和用户的行为日趋规范,网络消费纠纷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2019年,大型平台被诉案件量同比回落15%,网络购物纠纷投诉在全部消费投诉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从常年占比第一退居第三。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三年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坚持数据驱动理念,按照“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思路,发挥大数据驱动审判执行和社会治理的作用。通过司法大数据深度应用集成网络治理成果,出台《电子商务白皮书》《互联网金融审判大数据分析报告》《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报告》等系列专题报告,发布《互联网发展司法指数》,推出系列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发展意见,以及与央视等媒体合作,开展“3·15”互联网消费热线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为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建言献策。

“成为信息技术司法集成应用的开拓者,让互联网审判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只是互联网法院功能的1.0版本,到了2.0版本,互联网法院则应该成为数字技术司法创新应用的领跑者,把数字技术赋能的场域从辅助办案延伸到社会治理,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互联网法院的未来,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充满了信心。(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吴 巍 夏雨欣)

(责任编辑:向阳)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