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京浙赣法院特色多元解纷机制解析

2019/10/24 11:48:31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0


北京法院深化“多元调解+速裁”机制解纷明显提速


10月21日下午,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一间调解室里,北京方庄万士物业公司经理孙德亮俯身在撤回起诉材料申请书上签字。业主欠缴的物业费即时到账,孙德亮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诉前调解时间短、到账快,不伤和气,再去收物业费时业主还能以礼相待。如果真打官司,情况可能大不一样。”对前来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说起诉前调解,孙德亮频频点头称赞。

近年来,北京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愈加突出,2018年全市法院新收案件89.5万件。为此,北京法院积极探索多元调解与速裁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对于进入法院的民事纠纷,在繁简分流基础上,争取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诉前调解方式和速裁程序,让大量简单案件在诉讼前端予以化解。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北京基层法院多元调解导出案件量近40万件,占同期民事收案量的84.4%;调解成功案件与速裁结案24.1万余件,占同期民事结案量的63.1%。案件诉前调解、快速裁决已经成为常态。

扩大诉前处理案件范围

“合同是一把尺子,量你也量他。有了约定,就要遵守。打官司周期长,年底也不一定能拿到钱。你们俩协商好,把工程款结清是关键。”10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丰台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何金玲正在调解一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半个多小时充分的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签定调解协议的意向。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主动执行意愿强,能较早实现案结事了。相比诉讼要经历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漫长的程序,运用调解的方式能够节约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丰台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张英婷说。

据介绍,经过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当事人能达成协议的,速裁法官当场审核并出具调解书。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的,直接移交速裁法官快速审理。简单案件还能当天开庭、当庭宣判。

“新收案件2日内分配至团队、7日内开展调解,无法开展调解工作的10日内送达排庭,需两次开庭案件必须在第一次庭审后14日内完成,非当庭宣判案件庭审后10日内作出判决。”丰台法院速裁法官舒翔向记者详解案件流转的过程。

长期以来,如何提升诉讼前端案件的消化能力,如何打通分流、调解、速裁、精审的程序关口,是多元解纷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张英婷告诉记者,他们一方面增进诉讼前后端沟通交流,畅通前后端衔接渠道,另一方面大幅提升诉讼前端处理案件的范围和能力。今年1月至9月,丰台法院诉讼前端处理案件案由达170种,较2018年增加了包括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在内的42种案由,进一步提升诉讼前端案件消化能力。

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锋介绍说,与收案量较大的基层法院不同,门头沟区法院采取“小集约、大随机”的方法,实行“全面导入+总量把控”,确保简单案件前端全吸附。

“我们畅通速裁和精审衔接流程,确保前后端移送顺畅,没有审批,自动流转。”黄锋介绍说,门头沟法院在案件筛查关口,不限案由、不限标的,除发回重审、指令立案受理、指定审理、指定管辖、其他法院移送管辖、再审、破产清算案件以及当事人要求统查的保全案件外,其他民事案件全面、依次导入诉前调解程序,分类、有序开展调解和速裁工作。

在繁简分流把控上,黄锋说,门头沟法院在完成一定结案比例的前提下,不限原因、不拘类型,给予调解速裁团队充分的选择、筛查、过滤权限,实现前后端案件在立案阶段的精准识别。

全方位立体式多元调解

密云法院副院长夏连宝透露,密云法院人民调解员的选任由法院依据案件情况确定人民调解员需求,以案定选,将人民调解员名单报送司法局,由司法局审核后发放聘书。

密云法院人民调解员郑云珍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双重专业背景,她把心理学中的共情理论运用到调解家事纠纷案件的实践中。最近,她成功调解了一起脾气火爆的老人与不理解老人再婚的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

在密云法院,记者翻阅一本本卷宗,看到调解笔录记录得详细而规范。“每一起调解的案件都有规范的卷宗,纳入法院案件管理系统,防止案件法治外循环,给当事人一个明明白白、合乎法律的调解结果。”密云法院速裁法官刘珍君告诉记者。

丰台法院则搭建起调解案件跟踪流转平台,对调解卷宗实行二维码扫码跟踪管理,解决因委派调解流转环节产生的查询困难、回转预警、安全监管等空白。

过去,通过讲情理就可以化解纠纷;如今,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额大的纠纷数量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因此,在人民调解之外,北京法院推动律师调解、行业组织调解入驻法院。

与何金铃在同一办公室的调解员宗先凤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得益于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短短6个月,她已在诉前成功调解近200起案件。

“丰台法院建成一支125名精英律师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专门设置律师调解室,固定律师调解日,建立电子卷宗线上办公平台,实现律师调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引入知识产权、医疗、劳动争议、涉互联网、房地产等21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全市基层法院中类别最全、力量最多的纠纷多元化解大平台。”张英婷说。

截至目前,北京法院聘用特邀调解员1060名,其中资深律师393名、实习律师40名,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律师调解全方位立体式的多元调解体系。

提升法律素质调解能力

北京法院全面推行“1+N”调解速裁团队模式,常驻特邀调解员与速裁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共同编入审判团队。调解员与速裁法官紧密配合的团队模式,实现调解力量与审判资源的优化整合。

特邀调解员并非一任了之,北京各区法院均设置相关流程,要求调解员进驻法院后与法官同步接受审判实务培训,辅之新法速递、案例推送等线上培训方式,合格一批,上岗一批。上岗之后,还要定期接受培训。

“考虑到人民调解员来自各行各业,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较低,我们建立了诉前调解委员会和法院双重管理的模式。”夏连宝告诉记者,密云法院立案庭速裁法官对调解员进行一对一指引,有效提升了人民调解员的专业能力。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完善多元调解与速裁考核机制,鼓励各院建立适应前后端审判格局的前后端法官业绩考核制度,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动全市法院形成“多元调解+速裁”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诉调对接中心为平台,以审判为依托,具有北京特色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纠纷一次性化解。

“我们对各员额法官团队、各类人员,特别是调解助理半年考核一次;对人民调解员制定科学化的考核方案和差异化的补贴标准,实现常态、动态管理调解员,形成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链条。”黄锋说。

近年来,北京高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部署要求,在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统一管理部门,统一调解员的使用、管理和培训,统一工作流程,统一信息系统的“四个统一”为手段和路调解+速裁”“一站式”解纷的北京模式。今年1月至9月,北京法院前端速裁法官人均结案702件,是后端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的3.4倍,用21.6%的民事员额法官化解了63.1%民商事纠纷,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0天,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4天。

“北京法院将继续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实现新突破,不断完善优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更好更便捷的解纷机制和途径,切实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北京高院副院长靳学军说。

(责任编辑:江城)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