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李苒:给明星学生上法律课

2023/6/28 11:43:18 来源:法制与新闻
0

黄渤见到她时还说,李老师,当时留了您的联系方式就好了,毕业后发现有好多法律问题不明白

文/本刊记者 薛洪涛 图/采访对象提供

2020年,李苒主持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大讲堂活动。

1月12日中午时分,北京蓟门桥一带飘起了小雪花。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李苒。当时学校已经放假,李苒忙碌的身影在空旷的校园里格外显眼。

跟着李苒院长快捷的脚步走进她的办公室,刚一落座,就看到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些法律书籍。李苒说,只要有时间,她总会拿出来看一下,法律之于她就像一位老朋友,时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大家都知道她是国际交流学院的院长,一名电影文化交流学者、教育工作者,但她还有不为人知的身份就是法律工作者。

说起与法律的缘分,李苒说这与电影、国际工作以及她可爱的学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哎,好的好的,您放心吧,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能合作愉快。”放下电话,李苒笑着自我解嘲:“除了法律,我的兴趣爱好很多,工作面跨度大,一不小心‘四面开花’了。”

原来,多面手的李苒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她刚刚和同事向校领导汇报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艺术与文化多样性教席的推进工作。这个教席职位是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启动的非资助性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赋予高等院校教席之名,希望教席主持院校构建的合作网络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李苒说,带领团队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教席,是她从事电影教学和交流工作20年来非常重大的一个突破,因为这是北京市属高校获得的第一个教席,也是全球范围内为数很少的以电影为主题的教席。

接着,李苒端起一杯热茶向记者讲述了她与法律、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与法律的不解之缘

李苒告诉记者,电影是她跨了4个专业后才找到的最心仪的专业,但她学的其他3个专业一点也没有浪费,在工作中都能用到。她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双学位又开始学习外交学。1996年,从外交学院毕业后,她到国家部委从事外事工作。

由于在工作中对法律产生了兴趣,她又在1999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3年后,获得法律硕士学位。2003年1月,她开始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从事专业英语、影视专业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之后,她又攻读了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在外交学院读书期间,她就对法律比较感兴趣,当时法学系有一些讲座她也会去听。李苒逐渐对法律产生了崇拜和信仰之情,她认为大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也是纷繁复杂的,而法律制定的规则可以帮助社会维持一个较高的效率和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在北大攻读法律硕士期间,她与教授他们国际经济法的邵景春老师接触得最多,因为李苒之前有英语专业和外交专业的学习背景,对于国际经济法比较感兴趣。

而在她读法律硕士期间,经过漫长的谈判,中国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李苒很希望研究一下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影响。邵景春老师是国际经济法专家,对于WTO相关法律的研究更是精深,他作为李苒的论文指导老师给了她很多的指点和帮助。

从邵景春老师身上,李苒领会到的不仅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广精湛的学识,更有他的涵养和风度。李苒回忆说:“邵景春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总是西装笔挺,头发丝毫不乱,我觉得这是一位教授对课堂的尊重,一位法律人对法律的尊重,同时也是一位国际法律专家把国际礼仪带入课堂。”

还有多位老师都让李苒在学业和做人上受益匪浅。2017年,回到北大校园参加中美娱乐法高峰论坛,她再见到张平教授、张守文教授,觉得非常开心,这些老师也非常关心李苒的事业发展。

李苒告诉记者,她的北大法律硕士同学现在大多数做了律师,有律所的主任、高级合伙人、合伙人等,有的侧重于企业并购上市,有的做专业的矿业法律事务,有的做投资领域的法律事务。他们有时间也会经常聚一聚,聊一聊业界的新动向,有机会时同学之间也会有一些合作。大家都是以非常开放的心态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给明星学生上法律基础课

2022年9月7日,“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之文娱产业仲裁论坛”在北京举办。李苒作为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常务理事出席了活动并作开幕致辞。娱乐法是李苒目前的一个研究领域,她觉得对电影行业来说,法律意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李苒认为,法律带来的秩序是非常珍贵的。电影业是一个涉及艺术创作、技术利用以及商业项目开发等多领域的集合体,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法律保障对于一个电影项目的开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出现版权纠纷、劳务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而对于整个电影业的发展来说,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可以大大促进创意、技术和整个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刚到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时,李苒发现,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非常活跃,过分地活跃让教授法律的她有点不适应。这些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非常刻苦,排戏也特别下功夫。但他们对于一些文化课的学习,包括法律基础并不太在意。

李苒当时觉得,不能由着他们,因为一些法律知识对他们将来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即使没有遇上诉讼,也要知道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为了帮助学生们“收收心”,静下心来学习法律,李苒一方面调整教学重点,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法律知识讲授;另一方面,对这些明星们因势利导,针对他们的特点来授课。当时在她班里上课的,就有现在的好多明星“大腕”,如黄渤。

李苒记得,给黄渤他们班讲过法律基础课。后来,黄渤见到她时还说,李老师,当时留了您的联系方式就好了,毕业后发现有好多法律问题不明白,想向您请教。

当记者问道,他们不好好听课是不是要罚站?李苒笑道,没有罚站,也不可能罚站,通常都是她进行一番教育。有一次,李苒找到教授专业课的王劲松老师帮忙一块教育他们,效果很好。

2015年,李苒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奖部副部长,一年后任评奖部部长;此外,她还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执委会主任;第三届和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审部部长。每次参加评奖活动时,还没等组委会强调版权的事,李苒就会说:“我会好好保护版权的,我的版权保护意识非常强。”作为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常务理事,李苒说,自己从来不跟任何人分享盗版电影的链接。

在李苒看来,关于影视作品版权侵权行为的纠纷一直都有,作为编剧来讲,从作者身份的证明、委托关系的约定,到是否是合作作者、职务作品,这些问题在一开始都要明确进行约定,以保护编剧的署名权等权利。

即使一些法治题材影视剧,从法律意识到法律常识,很多作品都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和瑕疵,她希望编剧在写作这类题材作品时,一定在法律问题上多下功夫,或者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把关,否则作品不但达不到宣传法律的目的,还有可能在一些法律问题上误导观众。

关注到这些问题,李苒还专门写了一本专著《法治题材电视剧文化价值研究》,以中国当代法治题材电视剧为主要分析样本,分析了当前法治题材电视剧的主要类型,揭示其文化价值和使命。

在影视娱乐法领域,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发展,对相应法律的要求会非常明显。2022年2月,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开始实施,2022年6月,《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开始发放。可以看到,这几年新出台的涉及网络的法律规定特别多。网络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好好利用网络服务大众生活的同时,相应的法律规范必须要做好,以免网络这把双刃剑带来太多的伤害。

2022年,李苒(右二)主持西班牙当代电影展。

电影成为一生的“知音”

2014年,她受学校指派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工作,开始了系统的中外电影交流工作。2017年,她被任命为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后,工作重点更是转到电影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电影文化交流上。

谈起中外电影交流,李苒来了精神,她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电影交流有着特别的优势,因为它可以突破很多障碍和壁垒。实际上,中外电影交流也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苒认为,自己之所以对电影情有独钟,是因为从电影中可以找到全人类共通的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是李苒在外交学院读书时萌发的。但当时李苒怎么也不会想到以后会将电影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李苒非常喜欢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电影《永不妥协》,关于污染问题的影视作品为数不少,但《永不妥协》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女性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形象。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带动周围被有毒污水损害了健康的居民一起,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影片中茱莉娅·罗伯茨扮演的女主角的那份坚韧让人感动,她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给人带来很大的鼓舞。“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部电影用一种艺术的形式,鼓励人们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从事电影教学与交流20年来,李苒一直抱着一个信念:希望能够通过电影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进而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以及中国电影所蕴含的东方美学;与此同时,也希望能够把国外优秀的电影引进来,让大家通过电影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李苒告诉记者,她所致力推进的中外电影交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与国外院校开展交流活动、北京电影学院与国外院校联合成立工作坊,中外学生一起完成一些项目。

“坚韧”的人泪洒闭幕式现场

2022年11月20日晚7时,第二十一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举行。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参赛作品也有下降,但是依然可以看到非常优秀的作品。

在一周的放映中,谢飞导演担任评审会主席,带领评审会评选出十个评审会奖项,同时,组委会共收到了约1700份观众评分反馈,统计得出十部最受观众喜欢的短片作品。

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有1900多个学生的作品参赛。

截至今年,李苒已经担任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执行主席7年。

在第二十一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颁奖仪式后,影展执行主席李苒作了总结发言,发言时她潸然泪下,李苒称,影展期间,来自全球的青年电影学子的精彩短片轮番展现,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创造力和活力。在未来,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将持续向全球青年电影人张开怀抱,与大家同乘梦之光影、奔赴前方。

李苒盛赞影展生发出的无限活力,并用“坚韧”二字表扬能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影展顺利举办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向关心、支持、参与本届影展的所有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闭幕式后,有人问李苒为何在闭幕式上流泪,李苒只是说自己太激动,实际上是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志愿者对电影的赤子之心、志愿者发出的光和热感动了她。而“坚韧”二字正是日本电影《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对她的评价。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天坛奖评选中,李苒与泷田洋二郎合作共事,泷田洋二郎深知,作为评奖组织工作的负责人,李苒在工作中遇到一堆棘手的难题,但李苒从来不会表露出畏难情绪,在解决这些难题期间,李苒始终以微笑来面对身边的人。李苒感慨道,影展期间他们整个团队就有这样一种“坚韧”的品格。

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二十年前,李苒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她主要教授两门课程,专业英语和影视专业。

李苒曾问过导演系的一些老师,和国外优秀的学生作品相比,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拍的作品怎么样。有老师就告诉李苒,跟国外的学生相比,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从技术上并不差,各种镜头和叙事方法的运用也很不错,差距主要在于他们的思考深入程度。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学生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思考不够深入,所以拍出来的片子根基有点虚。

听到这些话,李苒深受启发,她认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要具备国际化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她会借助每次影展的机会,邀请入围影片的作者来学校与同学们交流。此外,国际上最知名的导演,也被她请到学校与同学们作交流。

李苒在教学中反复向学生们强调,拍电影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要知道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在拍什么,在想什么。要学会借鉴作品并和不同国家的电影人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这种交流能够促进两国间更大范围的交流。

因此,一有机会,李苒便会让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生活,观察生活。她积极鼓励学生去北京国际电影节参加志愿者活动。

结束采访,李苒院长有些感慨,她说,她到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正好满20年了。20年来,她无比热爱这个集合了艺术、管理、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工作。记者看到她的眼神格外清澈,或许热爱艺术的人会永远保持一份纯真吧;从她的眼里也看到了热情与坚定。能深深投入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