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转换视角共情普法 有效互动赋能传播

2023/6/21 10:18:47 来源:人民日报
0

    什么是共情传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飞较早从学术层面梳理,提出“把传播当成一种对话,而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播。在对话的过程中,不管是说的还是听的人,都能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他是如何去想,或者是如何去做的,这就是所谓的共情——就是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受、观点、立场或者情绪的反应,简单说就是感同身受,这就是所谓的传播的共情”。

  在新媒体作品制作中如何合理使用共情传播手段,达到与受众实现感同身受的效果呢?笔者以江苏省泰兴市检察院“晶晶说法”新媒体矩阵的相关作品为例加以探讨。

  情境具体化,沉浸式vlog引发共鸣

  新媒体作品的呈现形式很多,当下主要有图文(包含一图读懂,还可结合音频)、音频、漫画(一镜到底条漫)、H5(互动触发)、短视频等,其中不乏融入AR、VR技术的作品。不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情感驱动是作品能覆盖更多群体的关键。而众多个体共情的形成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条件,心理学界把这个大的环境条件概括为情境。情境就是在一个给定的时空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整体境况和环境条件。

  “晶晶说法”在运营初期尝试过各种类型的短视频表现形式,也会紧跟热点话题进行检察版的展示。后经分析播放量、点赞量、评论数发现,以沉浸式vlog视频结合情境,“软植入”检察职能表达,传播效果非常好,可谓“真诚才是必杀技”。

  例如,一条展示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vlog,讲的是检察官陪同法院执行局的法官辗转数个调查点,核实一个危险驾驶案中的当事人是否有履行2500 元罚金刑的能力。这条vlog记录了检察官陪同法官全面走访调查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调查点的呈现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为了方便二女儿上学,当事人的老伴在特殊教育学校对面租了几平方米的出租屋,蜗居在二楼隔间。而进入隔间需要走上一个很窄很陡有点摇晃的简易楼梯。走上楼梯,在镜头里展现了隔间的情况。整个vlog用真实、客观的语言在镜头前进行了表达,也兼顾了当事人家庭隐私安全的保护,没有生硬地讲解检察职能和法律知识。在视频的结尾,还留下了一个悬念:到底要不要免除罚金?我们还有待法院作出裁定。搭配合适的音乐也是共情传播的一个切入点,该视频的背景音乐用的是当时抖音非常火的歌曲《I See Your Monsters》。

  最终,该视频获赞9.8 万,播放量破百万。数百条评论里有这样一条点赞很高:法律是刚性的,法律又是有温度的。

  体现普适性,瞄准细节放大感染力

  笔者曾经分享过公众号“江西法院”的一个条漫——《法院姑娘征婚啦》,该条漫从政法系统类似的作品中破层出圈。该作品的话题度在于,放到社会面,许多人都会关注“征婚”,不分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借由“征婚”这一外壳,让人忍不住点击探究出女性法官这一特殊身份的征婚。作品里自然融入了法院姑娘的职业特点,也用寥寥数语巧妙地进行普法,更在适当位置进行触发式互动(点击图片切换)和当下流行梗的结合。

  “晶晶说法”有个作品与此类似,视频用几十秒的时间展现了一位老法警换下警服,光荣退休的样子。退休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容易产生关联度。从传播效果而言,隆重退休仪式中的大场景似乎更让人关注,但最终短视频选择了从个体和细节为切入点,中景和特写镜头为主——取下肩章和警号,换下警服并折叠整齐,一系列动作能直接感受到退休法警的情绪,富有感染力。这件视频作品全网播放量580.6 万,获赞19.1万。有网友评论:“真心希望每一位正义的警察都能平安退休。”

 用好评论区,适当留白扩大影响

  新媒体传播的一大特征就是互动。在新媒体作品中,用好评论区,实现用户输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互动的过程,也是共情传播的过程,能有效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

  “晶晶说法”抖音号有个合集为“案件直击”,其中一条经过剪辑、添加简明扼要说明字幕的监控视频互动量比较大。案情比较简单:一辆黑色轿车等到停车位后准备倒车入库,未料另外一辆白色轿车找准时机,直接车头入库,准备抢下车位。双方下车发生争执,黑色轿车采取倒车连续撞击白车后开车扬长而去。

  这样的情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遇到,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冲击,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以及怎么做是大家更关注的。我们在视频里没有作过多的评判,在清楚交代案情的前提下,将空间留给了大家。

  不出意料,网友们在评论区展开了讨论。对于黑色轿车司机因犯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刑大家没有异议,对于白色轿车司机的行为,众多评论认为“很让人上火”。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遇到这个情况的处理方式,发现对方倒车,选择倒车出去,并开车窗向对方表示“不好意思”,矛盾没有发生。“晶晶说法”也在评论区与网友进行了适时的互动。适当留白,让大家设身处地、释放情感,在评论和互动中达到了普法的效果。该条视频点赞11.5万,评论7.4万,播放量2330万。

  通过前面案例的浅析不难发现,在内容选题上,有三种阶段的共情,即情绪感染阶段、情绪分享阶段和有意识的调节阶段,也就是一个从个体情绪感染、对他人情绪关注到社会性思考的一个过程。要实现这三种阶段的共情传播,需要新媒体作品内容承载有较好的张力。在信息快速传播、内容纷繁复杂的当下,一个新媒体作品如果要实现共情传播,除了好的内容作为基础和基调,还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透过表象看到悲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书写我们作为政法新媒体人的使命担当,发挥出共情力量,成为优质法治产品的输出者。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