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以法之力,守护母亲河文化根脉

2023/6/13 16:04:54 来源:检察日报
0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流域生态和文物保护工作,在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时,强调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百年故城

曾经:建筑垃圾填埋场

现在:垃圾消失,重焕新颜

“以前一到夏天,村里就飘着一股臭味,我们根本不敢出门,现在大变样了!”

近日,在东胜卫故城遗址城垣下,大爷大妈们正一边悠闲地纳凉,一边向前来回访的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检察院检察官和人民监督员说起故城遗址的变化。看着曾经被当作建筑垃圾填埋场的东胜卫故城遗址重焕新颜,人民监督员姜瑞宏十分欣慰。

东胜卫故城修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也被称为脱脱城、妥妥城,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城墙南北长2400余米,东西宽1900余米,虽历经风雨,但其断壁残垣仍彰显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据了解,东胜卫故城遗址濒临黄河,又处在平原和丘陵的接壤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自治区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址,也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夯土版筑城池之一,被列为自治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东胜卫故城遗址内依然居住着504户居民。

今年初,托克托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东胜卫故城遗址西北部竟成了建筑垃圾填埋场,大量建筑垃圾在遗址上被垒成高高的土台,废弃水泥块、砖块、渣土裸露在外,遗址地表也遭到破坏。此外,遗址保护范围内生活垃圾遍地,气味非常难闻。

“发现这一线索后,我院立即开展调查,将现在的卫星地图与以前的卫星地图进行比对,排查出多处疑似倾倒废弃物的地点和城墙存在的多处断点。”托克托县检察院检察长乔万岭说。随后,检察官通过无人机巡航拍摄,对关键点进行静态拍照和动态摄影,同时利用“人工+巡查”模式进行证据固定,在卫星地图比对异常点,无人机拍摄出的垃圾掩埋、倾倒点,墙体破损现场等进行逐一确认。

为进一步了解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推动问题解决,该院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就文物遗址保护问题进行沟通。“东胜卫故城遗址面积大、历史久,遗址内至今还有不少居民居住,环境整治与长效治理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谈起了工作中的难处。“东胜卫故城遗址是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交汇融合的一处标志,保护好东胜卫故城文化遗址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建议先从故城遗址内环境整治工作开始,再逐步推动故城遗址保护工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检察官提出建议。

3月22日,托克托县检察院针对东胜卫故城遗址保护问题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参加。听证员经过评议,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治理遗址周围环境脏乱差问题。4月5日,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送达了检察建议。

近日,当该院检察官和人民监督员再次来到故城遗址时,看到原本散落的生活垃圾消失了,城墙内建筑垃圾掩埋情况也得到整改,土堆、砖头等已消失不见。

“东胜卫故城遗址的保护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继续对故城遗址墙体的保护工作开展监督,推动建立文物保护协同机制等长效制度。”乔万岭说。

铁桥石碑

曾经:周围环境荒芜,碑文模糊不清

现在:碑文清晰可见,周围环境宜人

“如今,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纪念碑已修缮一新,碑文清晰可见,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宜人,该地标已成为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的红色景点之一。”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王晓敬带领该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再次来到铁桥纪念碑跟进监督。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有百年历史,南依大坝,北枕鹊山,由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参与设计,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悬臂梁式铁路大桥,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在黄河上仍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2018年,该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桥梁史的“活化石”。

2022年3月,天桥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的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南侧纪念碑周围环境荒芜,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纪念碑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对此,我院迅速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诉前磋商,之后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整治,同时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王晓敬说。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进行整改,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铁桥石碑修缮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该案办结后,天桥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想到黄河岸边还有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扁鹊墓,这里的保护现状如何?

据介绍,扁鹊墓位于济南市北郊的鹊山西麓。2015年,这里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2月,检察官来到扁鹊墓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附近村民的生活垃圾、杂物等被无序、杂乱地堆放在墓周围,文物没有专人看护,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不强。为此,天桥区检察院组织召开了一场公开听证会,邀请人民监督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共同商议扁鹊墓的保护工作。

随后,根据听证员意见,以及经过多轮论证和磋商,该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扁鹊墓保护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整治,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人员进行巡查看护,加强文物保护知识宣传。

5月12日,相关职能部门向检察机关书面回复了整改情况,称已按照检察建议内容进行整改,并计划将该地打造成集文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

“下一步,我院将拓宽思路,持续优化守护黄河安澜工作,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上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文环境。”王晓敬说。

千年古渠

曾经:周边环境污染,桥梁存在隐患

现在:环境得到改善,安全隐患消除

秦渠又变整洁了,村民的心也随之敞亮了。

6月7日,面对前来开展“回头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检察院检察官,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条贯通利通区金积镇的古老灌渠,不仅关系着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也关系着宁夏引黄古灌区的保护和黄河文化根脉的守护。引黄古灌区始建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朝各代不断开凿出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14条引黄古灌渠流润千秋、惠泽至今。2017年,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1年3月,利通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流经辖区的秦渠、汉渠未得到有效保护,存在周边环境污染、非法占用渠道、古渠渠道被填堵等问题。该院随即与秦汉渠管理处沟通联系,通过诉前磋商、发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清理渠道内垃圾2481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12平方米,并带动渠道上游青铜峡段、下游灵武段同步开展治理工作,让各段受损古渠渠道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宁夏,青铜峡引黄灌溉渠系最多,14条引黄古灌渠中,发端于青铜峡的就有10条。为加强对引黄古灌渠的全线保护,2022年11月,利通区检察院与秦汉渠管理处、青铜峡市检察院共同建立了引黄古灌渠跨区域协作保护机制。

今年3月,利通区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对秦渠、汉渠等地进行实地踏勘,发现秦渠、汉渠等渠道的桥梁存在桥基断裂、桥墩破损等问题。于是,该院重点对40余座桥梁进行摸排,督促相关单位对11座危桥进行拆除,对8座桥梁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固桥体、修缮护栏等方式消除安全隐患。

“秦渠、汉渠建成年代久远,渠体及周边设施相对脆弱,只有持续跟进监督,才能对古渠形成长久保护。”利通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张秀琳说。每个月,检察人员都会联合秦汉渠管理处工作人员对秦渠、汉渠进行巡查,一方面对已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另一方面及时排查解决新问题。2022年以来,该院共开展巡渠活动9次,发现问题25个,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磋商、座谈会等方式,推动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